您的位置:首页 >回忆专栏>详细内容

回忆专栏

墙内开花墙外香——匡映东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7 15:18:35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我92岁,1986年从南昌航空学院离休。本文是我对调入南航后所参加的几件重大活动的一篇回忆录。
  一、墙内(南航)开花部分
  我是在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南航由中专升级为大学本科院校后引荐到南航任教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积累了飞机制造方面的丰富知识与实践经验,又在日后的技术情报工作中,用多种外语(英、俄、德)译、校、审多达百万字的稿件而被聘为国家级技术情报刊物的审稿员,既能讲授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又能讲授英语课程。因为当时从外语系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工程方面的知识,在课程上屡受学生的质疑,我到校报到后,被基础课部外语教研组抢先拉到基础课部担任英语老师,下面是我在外语教课方面的业绩:
 
1、辅导化工系学生黄冰艳(毕业后去加拿大留学,并在该国定居)在江西省高等院校首次英语朗读竞赛中荣获第一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当年国家教委有一条“大学四年外语教学不断线”的规定,也就是说在一二年级基础课学习阶段要学好外语之外,进入三四年级专业学习阶段也要学好其他所学专业部分的相关英语(统称专业英语)。无疑,学校把这个任务下达给我,于是我又在机械、化工、热处理锻、铸造方面讲授多种专业方面的英语。
3、上世纪八十年代,南航首次招收研究生,当年主管教学的副院长黄樊衡同志指派我一定要担任研究生的英语老师,具体地说就是研究生在阅读所学专业方面的英文书刊时,为他们答疑解难。这个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黄院长认为,正因为任务的难度大,所以担当此任务就非我莫属。
4、既然南航是高等院校,当然就有评定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的工作,当年人事处的处长,把对相关教师进行英语培训、考试试卷命题、评分等一系列的工作要我担当,于是我在这项工作中也为学校立了一功。尽管如此,但我本人却没有任何教师方面的职称,直到我离休后,于1987年才给了我一个副教授的虚衔。
 
我讲课时既能突出要点、重点、难点又能旁征博引,听过我讲课的学生和老师流传着一句俏皮话:“匡老师上课不只是给你一瓶水,而是一桶水,让你喝个够”。
 
  二、墙外(杭州、武汉、广东、加拿大、美国)部分
1、1984年国际焊接学术年会首次在中国杭州召开,被国内行业专家推荐至一机部科技情报要我对中方参会论文的英文稿进行审改和定稿(有聘书为证)。
2、1985年加拿大温哥华维多利亚大学机械系主任J.P.邓肯教授来华讲学,我受武汉市人民政府的聘请,去武汉钢铁学院担任邓肯教授CADCAM的学术讲座翻译(有武汉市人民政府的聘书为证)。
3、上海交通大学汪一麟教授去美国参加摩擦学术会议的论文,是该校聘请我为他将参会论文译成英文版本(有该校发来的感谢信为证)。
4、1985年10月应长沙国防科大之邀,让我带头会同该校两位老师全文翻译出英国C.B.Besant所著的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一书。该校两位老师各译一章,从而在高级职称评定中,享受英语免试的待遇。在该书的扉页中有南昌航空学院与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出版的注释,也认为我替南航争得的一项荣誉(有感谢信为证)。
5、国内首座核电站在广东大亚湾由法国专家协助修建,该电站急需既懂工程专业又谙熟英语(规定用英语交流与撰写)的中方专家来编写“核电站机电设备维修规程”。经熟悉我的友人推荐到大亚湾核电站的规程编写组工作,经法方专家面试后,指定我担任中方专家组组长。工作长达四年之久,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有该电站的感谢信为证)。
【打印正文】